碑版书法的双重起点:重释古典与投向“民间”|“书香校园”经典阅读系列活动·学术讲座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5/03/18
到源头饮水 与伟大同行
行知讲席∙“传统书画研习的范畴与门径”系列讲座∙第5讲
碑版书法的双重起点:重释古典与投向“民间”
主 讲 人
主 持 人
史怡然 副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
讲座时间
2025年3月19日(周三)晚上6:30-8:30
讲座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号楼图书馆北楼3楼临摹室
内容提要
从书法的物质性和媒介学上来看,碑版书法比“碑学”更具体和清晰地表达了人们对于书写所寄予的“不灭的物质”之希冀和想象。梳理分析秦汉以来的碑碣、摩崖、造像题记、墓志及各类砖瓦陶文,可以看到碑版书法至少包含着这样的双重起点:重新塑造“历史真实”的努力和将眼光投向广阔的“民间”。如此双向交叠的努力,使得碑版书法在“帖学之末”的晚清,成为出鞘之刃,拯救书法的同时也拓宽了书法的边界,影响至今。拨开“碑帖之争”的迷雾,意有所指的碑版书法或能为书法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审慎、恰当的思考,并提供一个全新的支点。
(4月9号〖周三〗讲座——碑版书法系列第4讲,将接受、指导20位同学现场临写碑版书法,欢迎同学报名!)
陈量,生于陕西宝鸡,现生活、工作于杭州。幼时跟随社火把式、画庙艺人李湖先生学习书法和神像绘制,成年后在陕西科技大学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后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就读,获博士学位,留中国美院任教。作品曾获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最高奖,理论研究获“刘勰评论奖”。常年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以及南太行乡村展开田野工作,其创作和研究涉及地方知识的挖掘整理、古代仪式、民艺思想、文字起源和人类书写的传统。受仪式思维和长青哲学启发,思考如何将零碎、混杂的民间思想以书写方式重建。同时对思想史研究、民间亚文化、艺术乡建、地方传说和信仰充满热情,于2020年创立仪式民众剧团(CPT)。作为将文字书写传统纳入到观念艺术的民族志实践者,一直在探索文字魔力的存在及其表现方式,文字的民间拜物教传统与书写文化的社会思想脉络之双重实质。其实践领域跨越书法、民族志影像、剧场、绘画和文本等,依此质询文字书写与社会历史之间复杂的思想问题。
《艺舟双楫译释》
(清)包世臣著,祝嘉译释
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馆藏索书号:J292.11/369
《碑版书法》
沃兴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熊秉明著
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4年
馆藏索书号:J292.1*34
《揣测与媒介: 媒介现象学》
[德] 鲍里斯·格罗伊斯著,张芸译,
南京大学出版,2014年
馆藏索书号:G206.2/99
《西方绘画中“痕迹”的考察与研究》
史怡然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4年
馆藏索书号:J205.1/232
⊰ 视频直播 ⊱

一页南山视频号
图书馆“书香校园”经典阅读系列活动/学术讲座·读书沙龙(艺术沙龙)概况
“书香校园”经典阅读系列活动,包括常设学术讲座、专题性读书沙龙(艺术沙龙),是图书馆遵照中国美术学院新文科教育提出的人文通识、专业通识课程集群建设理念,并配合学校推进学分制改革与拓展教育,深度融入艺术人才培养,于近年来组织营建的学术交流分享与经典阅读推广之平台。
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书香校园”系列活动旨在围绕东西方(中西印)文化思想解读和跨学科交叉会通,邀请我校专业老师和校外知名学者来馆作专题学术讲座,或主持名家名作(学术名著、艺术名作、文学经典)导读等专题性读书沙龙(艺术沙龙),为读者揭示艺术文化的深厚渊源,启迪跨学科领域学习的视野、思维和方法,领会“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的大学之道,同时导引激活馆藏内外(线下、线上)经典学术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学生得学艺之深沉,人文之化成,不负图书馆之使命。
“书香校园”系列活动至今已经举办学术讲座、读书沙龙(艺术沙龙)逾百场。
“劳作上手,读书养心”,中得心源,造化之功。期待和欢迎各位老师、学者来馆讲学交流,为国美学子的青春时光留下这一张“平静的书桌”与大学生涯的“一千零一夜”。
图书馆联系人:郑老师
87200108,13355719241
策划、文案:郑宏伟
执行团队:王汇青 孙劲松
视频直播:朱佳燕(建筑艺术学院)
摄像、摄影:李隆晨(中国画学院)
海报设计:朱佳燕(建筑艺术学院)
编辑:王冶陶 丁聿
审核:金琤 兰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