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

恩斯特·贡布里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6年进入伦敦的瓦尔堡研究院任教职。从1959年起,担任伦敦大学古典传统历史教授及院长,直至1976年退休。贡布里希于2001年11月3日去世。

恩斯特·贡布里希是20世纪伟大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之一,著名的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贡布里希称得上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漫长的学术研究打破了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几乎涉及整个现代艺术史领域,其著述涵盖历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文学和音乐学等诸多学科,而且他在艺术研究中运用图像志、进化论,乃至生态学的理论,他的全部作品可以说是人文学科的宝库。

2008年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80周年校庆之际,图书馆专设的“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隆重挂牌揭幕,贡布里希捐赠的5000余册私人藏书及其生前使用过的打字机、座椅、古香古色的书架、颇具地中海风格的地毯、以及一尊出自英国雕塑家之手的贡布里希青铜头像正式落户中国美院。他的私人藏书室,无论其数量或质量,在业内都极负盛名,特别是艺术/艺术史方面和心理学/哲学方面的书籍。此外,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贡布里希整批藏书保留了书籍的原貌,书里夹着的散页留在原处,这些散页有些是贡布里希的手写笔记,有些是书籍的评论,还有些是相关的书信。

贡布里希捐赠的藏书,除了杂志等小册子外,共计5291册左右。这批藏书有多种文字版本,并且还拥有17、18、19世纪相当珍贵的古籍,共计80余种,其中最早版本的书包括1687年出版的古罗马传记作家科尼利·内波蒂斯(Cornelii Nepotis)撰写的《著名指挥官传记》(Vitae Excellentium Imperatorum),1692年出版的《圣母玛利亚的丈夫约瑟的一生》,以及1695年出版的罗马诗人和哲学家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Titus Lucretius Carus)所著的《物性论》(De Rerum Natura Libri Sex)。这些珍贵的绝版书籍均遵循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程度的保持原貌,并设专柜善加珍藏,如今贡布里希收藏的这一批年代较早的书籍已经移入象山校区中国美院图书馆恒温恒湿的古籍书库妥善保管。

书籍是文明的载体,大师是文明的基石,图书馆是大师学术贡献和冶学精神的具体象征。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能在中国最早的美术圣地找到落脚之处,对中国的学者无疑是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足以供我们不断的探索和挖掘。

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

恩斯特·贡布里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6年进入伦敦的瓦尔堡研究院任教职。从1959年起,担任伦敦大学古典传统历史教授及院长,直至1976年退休。贡布里希于2001年11月3日去世。

恩斯特·贡布里希是20世纪伟大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之一,著名的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贡布里希称得上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漫长的学术研究打破了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几乎涉及整个现代艺术史领域,其著述涵盖历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文学和音乐学等诸多学科,而且他在艺术研究中运用图像志、进化论,乃至生态学的理论,他的全部作品可以说是人文学科的宝库。

2008年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80周年校庆之际,图书馆专设的“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隆重挂牌揭幕,贡布里希捐赠的5000余册私人藏书及其生前使用过的打字机、座椅、古香古色的书架、颇具地中海风格的地毯、以及一尊出自英国雕塑家之手的贡布里希青铜头像正式落户中国美院。他的私人藏书室,无论其数量或质量,在业内都极负盛名,特别是艺术/艺术史方面和心理学/哲学方面的书籍。此外,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贡布里希整批藏书保留了书籍的原貌,书里夹着的散页留在原处,这些散页有些是贡布里希的手写笔记,有些是书籍的评论,还有些是相关的书信。

贡布里希捐赠的藏书,除了杂志等小册子外,共计5291册左右。这批藏书有多种文字版本,并且还拥有17、18、19世纪相当珍贵的古籍,共计80余种,其中最早版本的书包括1687年出版的古罗马传记作家科尼利·内波蒂斯(Cornelii Nepotis)撰写的《著名指挥官传记》(Vitae Excellentium Imperatorum),1692年出版的《圣母玛利亚的丈夫约瑟的一生》,以及1695年出版的罗马诗人和哲学家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Titus Lucretius Carus)所著的《物性论》(De Rerum Natura Libri Sex)。这些珍贵的绝版书籍均遵循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程度的保持原貌,并设专柜善加珍藏,如今贡布里希收藏的这一批年代较早的书籍已经移入象山校区中国美院图书馆恒温恒湿的古籍书库妥善保管。

书籍是文明的载体,大师是文明的基石,图书馆是大师学术贡献和冶学精神的具体象征。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能在中国最早的美术圣地找到落脚之处,对中国的学者无疑是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足以供我们不断的探索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