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古籍数字图书馆”上线暨馆藏古籍专题展系列学术活动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1/11/04

 

10月28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主办的“古籍数字图书馆”上线暨“楮墨留芳”馆藏古籍专题展览开幕仪式在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象山校区“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陈列馆”举行。

莅临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沈浩老师,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单永刚老师,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张群老师,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金琤老师,中国美术学院教学教辅联合党总支书记、图书馆馆长张坚老师,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兰友利老师,以及美院的师生约50余人。

(网站首页)

 

(印谱全书图像)

 

(碑帖全书图像)

 

2013年起,在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图书馆完成了馆藏古籍普查工作,理清了古籍文献家底。张坚馆长一直倡导和规划馆藏特色资源的梳理、挖掘和数字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图书馆持续整理古籍文献,逐步建成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和印章书画特色资源库。今年,在学校的支持下,图书馆完成“古籍数字图书馆”一期建设,建成“印谱”和“碑帖”两个特色专题库,收录12万幅高清图像可在线浏览。本次图书馆将线上“古籍数字图书馆”与线下“楮墨留芳”馆藏古籍专题展览相结合,既能使师生得以亲眼目睹老一辈艺术家苦心经营留存的诸多孤品、精品,也向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可资欣赏、教学、研究的古籍资源平台。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致辞)

沈浩副院长在开幕式发言中指出,这场展览是中国美术学院近百年校史上一笔丰富的学术与精神财富的展示。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无尽宝藏,记载了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印记,是我们思接千载、怀抱高古、叩问传统、顶礼经典的重要载体。关于古籍文献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在内容上,涵盖历史、文化、艺术、哲学等专业;在媒材和制作方式上,各种碑帖拓本,如蝉翼拓、浓墨拓、淡墨拓、乌金拓、瓜皮拓等,传递的是严谨的研究方法。这次展览是一种真切的关于品味与格调的体验。能够面对实物,直观感受,对艺术创作有极大的帮助。这些古籍藏品也是学校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前辈艺术家们以校为家的责任感最生动的体现。上世纪60年代,陆维钊先生不顾高龄,带着刘江先生辗转各地,赴上海、苏州、扬州、绍兴、杭州等地的古旧书店挑选了大量古籍、碑帖拓片、印谱等珍贵资料,其中既有文物珍品,也有宝贵的教学范本。前辈们的行为也促使我们全体在校师生思考,如何将这些藏品真正用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当年,这些古籍文献不轻易示人,颇为神秘。如今,图书馆将这批文献古籍数字化,建立庞大的书目和图像资源平台,让它们走出尘封的书库,这是我们学校师生的一个重要的学术福利。
沈浩副院长还表示,一座图书馆的硬件、软件、管理与藏书情况,可以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历史底蕴与研究水平。希望同学们真正利用起这批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图书馆的老师们一起努力,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好,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张坚致辞)

张坚馆长在致辞中指出,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宝库,凝聚着学院文脉和精神密码,历代前辈为我们积累了大量学术资源,如何让这些资源面世并真正为师生所用是一项重要工作。“古籍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第一期成果,是图书馆在馆藏特色文献资源集群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又一进展,此次配合举办的古籍专题展览,是图书馆“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陈列馆”建成和投入使用后举办的第一个文献类展览,今后,将持续推出各类特色文献类的研究和教学展览,为图书馆的“第二课堂”的建设打造一个融展示、教学和研讨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近年来,图书馆致力于特色文献资源发掘、整理、研究,及其相关知识生产和传播工作,张坚老师认为,这是一项面对历史,面向事实的工作,只有通过整理和研读典籍,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学校文化传统的内核,让图书馆凝聚的学院的精神理想成为激发学院共同体的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走向新高度的动能。

“古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耗费了刘涟涟老师以及馆内其他馆员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我们图书馆有很多这样的同志,默默无闻,甘当绿叶,他们是托举我们学校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最近,图书馆和近现代美术文献中心又新近获得了2021年度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浙江美术家年谱》第二辑立项,此外,我们的高居翰学术文献的出版项目、黄宾虹学术史文献发掘、整理和展览也取得了新进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图书馆经范景中老师牵线搭桥,图书馆新获了一批金亮先生捐赠的周一良先生的藏书,给图书馆的名家文献典藏又添加了新的重要资源,图书馆将持续努力,以良好的基础服务和高质量的学术服务,为学院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党总支书记金琤致辞)

金琤老师在致辞中讲到,长期以来,在新时代风气中,由张坚馆长主持带领学校图书馆,细致整理馆藏资料,孜孜以求,久久为功,在图书功能的利用、开拓、转化、传播中,付出大量心血,填补诸多空白,成果有目共睹。

这场“楮墨留芳”展览盛宴,朴素简静却芳香光泽,每件展品都在述说一个辗转与留传的故事,每帧楮墨都尽展出跨越世纪的历史微笑。而更多的,是发掘、整理这些特色古籍形成“数字图书馆”,伴随着一期专题库的上线,图书馆向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可资欣赏、教学、研究的古籍资源平台。这项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一数字化趋势下的成果,对于加快推动稀、特资源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展览藏品多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金琤老师带来时任高等书法专业科主任陆维钊先生的笔记,在现场与大家分享老先生辗转各地搜寻古籍的经历与捐赠交互事迹,展示了老一辈教育家与艺术家高效的工作姿态,折射出他们在专业建设中的艰苦卓绝,也彰显了先辈们的学术思考、主张与方向,汇入川流不息的学院文脉,也因此成就了学校最为规模宏大的入藏资源。金琤老师借陆维钊先生的“古为今用,定有新途”赠予“古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使用,期望学校的古籍资源因此焕发新的生命活力,惠及广泛的艺术研究者。

 

 

(展览现场)

 

(展品)

 

 

古籍文献专题讲座回顾

作为“古籍数字图书馆”上线暨“楮墨留芳”馆藏古籍专题展系列学术活动的一部分,10月25日,在南山校区贡布里希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籍文献专题讲座。分别由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鲁大东老师和中国美术学院金石文献与古物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西泠印社会员田振宇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的讲座。图书馆刘涟涟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古籍数字资源的推介讲解。讲座由图书馆梅雨恬老师主持。

 

(讲座现场)

 

 

鲁大东老师讲“印谱鉴赏”

作为学者型书法篆刻家,鲁大东老师对印章和印谱有着非常深厚的研究和创作感悟,整场讲座由他娓娓道来,首先是梳理了印章艺术的分类,印章从历史分期看可以分成玺印期和篆刻期,玺印期的印章包括实用官、私印记等,它们主要是作为凭信而使用的。像先秦时期的封泥,在纸张发明之前,都不是盖在纸上的。当纸张出现后,渐渐有把这些印章收集起来的文献,印谱之后才慢慢开始出现。鲁老师又给大家讲解了印谱的源流。最早的印谱出现于宋代,学界认为可能是《宣和印谱》或王俅的《啸堂集古录》,也可能是杨克一的《集古印阁》。从宋代开始,很多印谱就用木刻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元代赵孟頫受米芾影响,用手摹的方式把印描摹下来,编了《印史》,这影响到整个元代,开始出现比较有体系的印谱,而真正大型的原印集古印谱是明代顾从德《顾氏集古印谱》,其中有大量的秦汉印,印谱的形制也成熟起来,《顾氏集顾印谱》原印本在当时是天价,但也被抢购一空,其后出现的木版翻刻本发行量非常大,这对后来的印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元明过后就到了篆刻期,出现了大量的文人篆刻,由于当时发现了易于篆刻的石料,文人可以亲自来篆刻印章了,这样就形成了文人篆刻的风潮,也出现了创作的印谱。如我们称为篆刻鼻祖的文彭,他的弟子何震的《何雪渔印谱》就是非常有名的创作印谱。鲁老师又结合图书馆的馆藏古籍,讲述了不同文人篆刻流派的风格特点,还展示了图书馆馆藏的珍贵印谱《晓采居印印》、《静观楼印言》、《谷园印存》、《适园印印》、《胡澍印谱》、《谢磊明印存》、《去疾印稿》。其中,清王睿章的《静观楼印言》或已成为海内孤本;《谷园印存》的作者许容,他自创的篆刻“十三刀法”,有“正刀法”、“沖刀法”、“涩刀法”等等,所钤印章旁均注明了所用刀法。在座的同学对这些印谱非常感兴趣,感受到了实物的历史感和文人篆刻的魅力。

 文末有彩蛋  :图书馆馆员对馆藏王睿章《静观楼印言》、许容《韫光楼印谱》的相关研究,可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或在知网上查看。

 

 

 

田振宇老师讲“碑帖鉴赏”

田振宇老师是西泠印社社员,又是我校金石文献和古物研究专业博士生,有着非常丰富的鉴定碑帖经验。田老师参与了图书馆整理馆藏碑帖拓本工作,他逐一鉴定馆藏版本,做了大量考证工作。这次讲座就是结合图书馆馆藏,来谈一谈碑帖的鉴定与鉴赏。首先他谈了碑帖鉴定的原则,鉴定时需要做一些文献的考证,如责任人、刊刻时代、立碑和出土地点等。当然碑帖的版本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区分它们到底是原刻还是翻刻或是伪刻等。可以根据损泐情况、刊刻的跋文、纸墨特征、题签、鉴藏印等进行判断。田老师举了很多的例子,还给我们推荐了几部碑帖鉴定方面重要的工具书,有方若的《校碑随笔》和《增补校碑随笔》、张彦生的《善本碑帖录》、容庚《丛帖目》等。

据田老师整理统计,图书馆碑帖拓本中裱本册页共计565种878册。其来源主要为上世纪60年代初首创高等书法专业之际,为解决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由陆维钊先生等赶赴上海、苏州等地,精心挑选购置。此外,如近代教育家邵裴子捐赠也占据相当地位。前辈学者谙熟金石碑帖传统,故能于有限的经费条件下,从书法学科需要出发,兼顾碑帖的学习欣赏价值与文物价值。举凡商周金文、石刻之祖石鼓文、两汉丰碑、六朝造像志石、唐代名家楷书、宋四家碑刻……馆藏碑帖囊括了元以前书法史最重要的书家名品,品类齐全,几近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书法史。个别名碑如《雁塔圣教》、《皇甫诞》、《李思训》等均有复本,同时对声名不广但艺术性高的品种也能博采并蓄。历代法帖中具代表性的《淳化阁帖》、《大观帖》、《停云馆法帖》、《三希堂法帖》等皆在馆藏之列,单刻帖中《兰亭序》及《宣示表》等晋唐小楷不乏旧拓精品,还有较为希见的明拓如《二王帖选》、《绿筠窝宋四家帖》等,足见碑帖并重之理念。田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图片和馆藏的部分实物碑帖。馆藏中亦时见清代民国金石书画名家、军政要员如沈曾植、端方、王文韶、张曾畴、金石寿等的签跋钤印,于碑帖的艺术价值之外,更增添历史、鉴藏等多元研究角度。

田振宇老师的讲座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几乎是把他过目的图书馆馆藏重要碑帖都以鉴定的眼光点评了一遍,到场的同学都说饱了眼福。

 

 

刘涟涟老师讲“古籍数字资源推介”

刘涟涟老师为大家讲解了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古籍书目库”、“特藏古籍图像库”和中国美术学院“古籍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方法,并推荐了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资源网站、中国历代鉴藏家印鉴图像数据库、复旦大学印谱文献虚拟图书馆,以及中国古籍保护网中的“中华古籍书目数据库”、“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全国联合发布古籍数字资源”等资源,为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渠道。

同学们如果有古籍数字资源查询问题,可以咨询刘老师,咨询电话:87164863。

另外,还可以关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海外中文研究资讯”等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的古籍数字资源。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古籍书目库”和“馆藏古籍图像库”
http://210.33.124.35:8080

 

 

中国美术学院“古籍数字图书馆”
http://10.0.125.202:8080/

 

 

CADAL网站
https://cadal.edu.cn/index/home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项目,由国家投资建设,作为教育部“211”重点工程,由浙江大学联合国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承担。CADAL项目一期(2001-2006)完成100万册图书数字化,提供便捷的全球可访问的图书浏览服务。CADAL项目二期(2007-2012)新增150万册图书数字化。

至2017年12月,已接收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古籍2886册、老照片6122 张 、 拓 片1 9 3 9 4个 、 抗 战 图 书3 5 8册 ;哈 佛 佛 教 资 源 中 心 佛 教 数 据8 6 8 5份 , 约1 2 0 0万 页 ;哥 伦 比 亚 大 学 《 玲 珑 期 刊 》2 4 2期1 4 8 8 6页 、 甲 骨 文 资 源1 2 6 片 、 抗 战 资 料1 7册 ;德 国 柏 林 国 会 图 书 馆 图 书7 1 5册2 2万 页 ;澳 科 大 地 图 数 据1 3 0件 ;德 国 巴 伐 利 亚 州 立 大 学 已 提 供 可 共 享 书 目 数 据3 1 9 5种 。

2018年度新入库民国图书9571册(533,931页),古籍847 册(190,507页),现代图书197册(113,590页)。2019年度入库满铁资料3,903册(1,263,250页),印鉴图像20,227件,德文图书3,128册 (807,721页),俄文图书6,941册(1,999,142页)。2020年度入库满铁资料1,481册(619,534页),印谱198册(27,879页),俄文图书3,059册(943,937页),蒋 介石特藏文献341册(128,068页),哥伦比亚大学民国文献缩微胶卷838种(1,630册)。

 

 

中国历代人物印鉴数据库
http://diglweb.zjlib.cn:8081/zjtsg/zgjcj/index1.htm

 

 

复旦大学印谱文献虚拟图书馆
http://yin.fudan.edu.cn/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读者门户”
http://www.nlc.cn/

 

 

中国美术学院“古籍数字图书馆”上线暨馆藏古籍专题展系列学术活动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1/11/04

 

10月28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主办的“古籍数字图书馆”上线暨“楮墨留芳”馆藏古籍专题展览开幕仪式在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象山校区“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陈列馆”举行。

莅临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沈浩老师,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单永刚老师,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张群老师,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金琤老师,中国美术学院教学教辅联合党总支书记、图书馆馆长张坚老师,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兰友利老师,以及美院的师生约50余人。

(网站首页)

 

(印谱全书图像)

 

(碑帖全书图像)

 

2013年起,在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图书馆完成了馆藏古籍普查工作,理清了古籍文献家底。张坚馆长一直倡导和规划馆藏特色资源的梳理、挖掘和数字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图书馆持续整理古籍文献,逐步建成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和印章书画特色资源库。今年,在学校的支持下,图书馆完成“古籍数字图书馆”一期建设,建成“印谱”和“碑帖”两个特色专题库,收录12万幅高清图像可在线浏览。本次图书馆将线上“古籍数字图书馆”与线下“楮墨留芳”馆藏古籍专题展览相结合,既能使师生得以亲眼目睹老一辈艺术家苦心经营留存的诸多孤品、精品,也向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可资欣赏、教学、研究的古籍资源平台。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致辞)

沈浩副院长在开幕式发言中指出,这场展览是中国美术学院近百年校史上一笔丰富的学术与精神财富的展示。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无尽宝藏,记载了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印记,是我们思接千载、怀抱高古、叩问传统、顶礼经典的重要载体。关于古籍文献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在内容上,涵盖历史、文化、艺术、哲学等专业;在媒材和制作方式上,各种碑帖拓本,如蝉翼拓、浓墨拓、淡墨拓、乌金拓、瓜皮拓等,传递的是严谨的研究方法。这次展览是一种真切的关于品味与格调的体验。能够面对实物,直观感受,对艺术创作有极大的帮助。这些古籍藏品也是学校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前辈艺术家们以校为家的责任感最生动的体现。上世纪60年代,陆维钊先生不顾高龄,带着刘江先生辗转各地,赴上海、苏州、扬州、绍兴、杭州等地的古旧书店挑选了大量古籍、碑帖拓片、印谱等珍贵资料,其中既有文物珍品,也有宝贵的教学范本。前辈们的行为也促使我们全体在校师生思考,如何将这些藏品真正用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当年,这些古籍文献不轻易示人,颇为神秘。如今,图书馆将这批文献古籍数字化,建立庞大的书目和图像资源平台,让它们走出尘封的书库,这是我们学校师生的一个重要的学术福利。
沈浩副院长还表示,一座图书馆的硬件、软件、管理与藏书情况,可以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历史底蕴与研究水平。希望同学们真正利用起这批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图书馆的老师们一起努力,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好,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张坚致辞)

张坚馆长在致辞中指出,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宝库,凝聚着学院文脉和精神密码,历代前辈为我们积累了大量学术资源,如何让这些资源面世并真正为师生所用是一项重要工作。“古籍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第一期成果,是图书馆在馆藏特色文献资源集群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又一进展,此次配合举办的古籍专题展览,是图书馆“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陈列馆”建成和投入使用后举办的第一个文献类展览,今后,将持续推出各类特色文献类的研究和教学展览,为图书馆的“第二课堂”的建设打造一个融展示、教学和研讨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近年来,图书馆致力于特色文献资源发掘、整理、研究,及其相关知识生产和传播工作,张坚老师认为,这是一项面对历史,面向事实的工作,只有通过整理和研读典籍,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学校文化传统的内核,让图书馆凝聚的学院的精神理想成为激发学院共同体的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走向新高度的动能。

“古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耗费了刘涟涟老师以及馆内其他馆员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我们图书馆有很多这样的同志,默默无闻,甘当绿叶,他们是托举我们学校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最近,图书馆和近现代美术文献中心又新近获得了2021年度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浙江美术家年谱》第二辑立项,此外,我们的高居翰学术文献的出版项目、黄宾虹学术史文献发掘、整理和展览也取得了新进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图书馆经范景中老师牵线搭桥,图书馆新获了一批金亮先生捐赠的周一良先生的藏书,给图书馆的名家文献典藏又添加了新的重要资源,图书馆将持续努力,以良好的基础服务和高质量的学术服务,为学院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党总支书记金琤致辞)

金琤老师在致辞中讲到,长期以来,在新时代风气中,由张坚馆长主持带领学校图书馆,细致整理馆藏资料,孜孜以求,久久为功,在图书功能的利用、开拓、转化、传播中,付出大量心血,填补诸多空白,成果有目共睹。

这场“楮墨留芳”展览盛宴,朴素简静却芳香光泽,每件展品都在述说一个辗转与留传的故事,每帧楮墨都尽展出跨越世纪的历史微笑。而更多的,是发掘、整理这些特色古籍形成“数字图书馆”,伴随着一期专题库的上线,图书馆向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可资欣赏、教学、研究的古籍资源平台。这项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一数字化趋势下的成果,对于加快推动稀、特资源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展览藏品多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金琤老师带来时任高等书法专业科主任陆维钊先生的笔记,在现场与大家分享老先生辗转各地搜寻古籍的经历与捐赠交互事迹,展示了老一辈教育家与艺术家高效的工作姿态,折射出他们在专业建设中的艰苦卓绝,也彰显了先辈们的学术思考、主张与方向,汇入川流不息的学院文脉,也因此成就了学校最为规模宏大的入藏资源。金琤老师借陆维钊先生的“古为今用,定有新途”赠予“古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使用,期望学校的古籍资源因此焕发新的生命活力,惠及广泛的艺术研究者。

 

 

(展览现场)

 

(展品)

 

 

古籍文献专题讲座回顾

作为“古籍数字图书馆”上线暨“楮墨留芳”馆藏古籍专题展系列学术活动的一部分,10月25日,在南山校区贡布里希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籍文献专题讲座。分别由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鲁大东老师和中国美术学院金石文献与古物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西泠印社会员田振宇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的讲座。图书馆刘涟涟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古籍数字资源的推介讲解。讲座由图书馆梅雨恬老师主持。

 

(讲座现场)

 

 

鲁大东老师讲“印谱鉴赏”

作为学者型书法篆刻家,鲁大东老师对印章和印谱有着非常深厚的研究和创作感悟,整场讲座由他娓娓道来,首先是梳理了印章艺术的分类,印章从历史分期看可以分成玺印期和篆刻期,玺印期的印章包括实用官、私印记等,它们主要是作为凭信而使用的。像先秦时期的封泥,在纸张发明之前,都不是盖在纸上的。当纸张出现后,渐渐有把这些印章收集起来的文献,印谱之后才慢慢开始出现。鲁老师又给大家讲解了印谱的源流。最早的印谱出现于宋代,学界认为可能是《宣和印谱》或王俅的《啸堂集古录》,也可能是杨克一的《集古印阁》。从宋代开始,很多印谱就用木刻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元代赵孟頫受米芾影响,用手摹的方式把印描摹下来,编了《印史》,这影响到整个元代,开始出现比较有体系的印谱,而真正大型的原印集古印谱是明代顾从德《顾氏集古印谱》,其中有大量的秦汉印,印谱的形制也成熟起来,《顾氏集顾印谱》原印本在当时是天价,但也被抢购一空,其后出现的木版翻刻本发行量非常大,这对后来的印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元明过后就到了篆刻期,出现了大量的文人篆刻,由于当时发现了易于篆刻的石料,文人可以亲自来篆刻印章了,这样就形成了文人篆刻的风潮,也出现了创作的印谱。如我们称为篆刻鼻祖的文彭,他的弟子何震的《何雪渔印谱》就是非常有名的创作印谱。鲁老师又结合图书馆的馆藏古籍,讲述了不同文人篆刻流派的风格特点,还展示了图书馆馆藏的珍贵印谱《晓采居印印》、《静观楼印言》、《谷园印存》、《适园印印》、《胡澍印谱》、《谢磊明印存》、《去疾印稿》。其中,清王睿章的《静观楼印言》或已成为海内孤本;《谷园印存》的作者许容,他自创的篆刻“十三刀法”,有“正刀法”、“沖刀法”、“涩刀法”等等,所钤印章旁均注明了所用刀法。在座的同学对这些印谱非常感兴趣,感受到了实物的历史感和文人篆刻的魅力。

 文末有彩蛋  :图书馆馆员对馆藏王睿章《静观楼印言》、许容《韫光楼印谱》的相关研究,可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或在知网上查看。

 

 

 

田振宇老师讲“碑帖鉴赏”

田振宇老师是西泠印社社员,又是我校金石文献和古物研究专业博士生,有着非常丰富的鉴定碑帖经验。田老师参与了图书馆整理馆藏碑帖拓本工作,他逐一鉴定馆藏版本,做了大量考证工作。这次讲座就是结合图书馆馆藏,来谈一谈碑帖的鉴定与鉴赏。首先他谈了碑帖鉴定的原则,鉴定时需要做一些文献的考证,如责任人、刊刻时代、立碑和出土地点等。当然碑帖的版本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区分它们到底是原刻还是翻刻或是伪刻等。可以根据损泐情况、刊刻的跋文、纸墨特征、题签、鉴藏印等进行判断。田老师举了很多的例子,还给我们推荐了几部碑帖鉴定方面重要的工具书,有方若的《校碑随笔》和《增补校碑随笔》、张彦生的《善本碑帖录》、容庚《丛帖目》等。

据田老师整理统计,图书馆碑帖拓本中裱本册页共计565种878册。其来源主要为上世纪60年代初首创高等书法专业之际,为解决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由陆维钊先生等赶赴上海、苏州等地,精心挑选购置。此外,如近代教育家邵裴子捐赠也占据相当地位。前辈学者谙熟金石碑帖传统,故能于有限的经费条件下,从书法学科需要出发,兼顾碑帖的学习欣赏价值与文物价值。举凡商周金文、石刻之祖石鼓文、两汉丰碑、六朝造像志石、唐代名家楷书、宋四家碑刻……馆藏碑帖囊括了元以前书法史最重要的书家名品,品类齐全,几近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书法史。个别名碑如《雁塔圣教》、《皇甫诞》、《李思训》等均有复本,同时对声名不广但艺术性高的品种也能博采并蓄。历代法帖中具代表性的《淳化阁帖》、《大观帖》、《停云馆法帖》、《三希堂法帖》等皆在馆藏之列,单刻帖中《兰亭序》及《宣示表》等晋唐小楷不乏旧拓精品,还有较为希见的明拓如《二王帖选》、《绿筠窝宋四家帖》等,足见碑帖并重之理念。田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图片和馆藏的部分实物碑帖。馆藏中亦时见清代民国金石书画名家、军政要员如沈曾植、端方、王文韶、张曾畴、金石寿等的签跋钤印,于碑帖的艺术价值之外,更增添历史、鉴藏等多元研究角度。

田振宇老师的讲座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几乎是把他过目的图书馆馆藏重要碑帖都以鉴定的眼光点评了一遍,到场的同学都说饱了眼福。

 

 

刘涟涟老师讲“古籍数字资源推介”

刘涟涟老师为大家讲解了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古籍书目库”、“特藏古籍图像库”和中国美术学院“古籍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方法,并推荐了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资源网站、中国历代鉴藏家印鉴图像数据库、复旦大学印谱文献虚拟图书馆,以及中国古籍保护网中的“中华古籍书目数据库”、“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全国联合发布古籍数字资源”等资源,为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渠道。

同学们如果有古籍数字资源查询问题,可以咨询刘老师,咨询电话:87164863。

另外,还可以关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海外中文研究资讯”等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的古籍数字资源。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古籍书目库”和“馆藏古籍图像库”
http://210.33.124.35:8080

 

 

中国美术学院“古籍数字图书馆”
http://10.0.125.202:8080/

 

 

CADAL网站
https://cadal.edu.cn/index/home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项目,由国家投资建设,作为教育部“211”重点工程,由浙江大学联合国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承担。CADAL项目一期(2001-2006)完成100万册图书数字化,提供便捷的全球可访问的图书浏览服务。CADAL项目二期(2007-2012)新增150万册图书数字化。

至2017年12月,已接收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古籍2886册、老照片6122 张 、 拓 片1 9 3 9 4个 、 抗 战 图 书3 5 8册 ;哈 佛 佛 教 资 源 中 心 佛 教 数 据8 6 8 5份 , 约1 2 0 0万 页 ;哥 伦 比 亚 大 学 《 玲 珑 期 刊 》2 4 2期1 4 8 8 6页 、 甲 骨 文 资 源1 2 6 片 、 抗 战 资 料1 7册 ;德 国 柏 林 国 会 图 书 馆 图 书7 1 5册2 2万 页 ;澳 科 大 地 图 数 据1 3 0件 ;德 国 巴 伐 利 亚 州 立 大 学 已 提 供 可 共 享 书 目 数 据3 1 9 5种 。

2018年度新入库民国图书9571册(533,931页),古籍847 册(190,507页),现代图书197册(113,590页)。2019年度入库满铁资料3,903册(1,263,250页),印鉴图像20,227件,德文图书3,128册 (807,721页),俄文图书6,941册(1,999,142页)。2020年度入库满铁资料1,481册(619,534页),印谱198册(27,879页),俄文图书3,059册(943,937页),蒋 介石特藏文献341册(128,068页),哥伦比亚大学民国文献缩微胶卷838种(1,630册)。

 

 

中国历代人物印鉴数据库
http://diglweb.zjlib.cn:8081/zjtsg/zgjcj/index1.htm

 

 

复旦大学印谱文献虚拟图书馆
http://yin.fudan.edu.cn/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读者门户”
http://www.nlc.cn/